南方澳舊事-米粉羹
常常吃米粉羹是在1979年我讀完專科2年級後休學回鄉捕魚幫忙家計,賣米粉羹的小販聽說是澎湖人年約30出頭,瘦長的身子套著寬寬淺色的襯衫,儘管是日曬雨淋黝黑的臉,但依舊是一張斯文乾淨堆滿笑容的臉,賣米粉羹的3輪攤車上也賣豆花,他整天騎著他的三輪攤車穿梭在南方澳的大街小巷,他大都會在下午的時候出現在福安新村的巷子裡,最後再騎回內埤公路局站旁停腳踏車處賣,就在我當討海人這時候我吃了整整一年的米粉羹,他的米粉羹是濃濃的勾芡,最叫人回味的是碎碎的菜脯及切成片狀的油豆腐乾還有各式各樣的佐料,他總是盛的滿滿一碗,就那濃濃的家鄉味,陪我走過壓抑不甘於宿命的一年,然後隔年我北上讀書後,就漸漸地沒有再吃過那濃郁可口的米粉羹。
1960年代南方澳第一漁港榮景--澎湖人的米粉羹3輪攤車
1985年8月退伍在台北一家電子公司上班,同時也利用晚上的時間在通化街夜市擺地攤賣牛仔褲,每天為了要多賺一些錢,我總是很晚收攤,就算是在冷冷的冬天也都是11點過後才收攤,然後在擺攤旁邊的一家米粉湯店,來上一碗熱熱的米粉湯,再配一塊油豆腐,那已熬的整晚的米粉湯,濃濃香味及那已熬成胖胖的粗米線,入口即化,那又燙又濃的米粉湯吃進又累又冷的身子裡,有種酸辛的滿足,每晚都是同樣的一碗米粉湯陪我熬過那段打拼的日子,好多年後我帶著一家大小去通化街逛,那家米粉湯攤還在,已換上大大的新招牌,還標上40年老店。但是已吃不出,品嚐不回過去在這條夜市打拼的味道。
擺了一年多的地攤後,因為公司總是有做不完的事,一大堆新技術及新產品要邊學邊做,最後只好專心埋進公司裡,還是一樣沒日沒夜的忙,常常幾天沒回家,不然就是超過晚上10點才能回家,而板橋舊家的中正路附近也有一攤騎著電動三輛車的蚵仔麵線及臭豆腐,他都是在下午出門在板橋的大街小巷轉,然後晚上就在停在國光國小右邊,守著我們這些夜歸的人,在昏黃的路燈下,大大的蚵仔及脆大腸浮在燙燙的麵線上,慰勞我們這些疲憊的夜歸人,這攤蚵仔麵線從我1987搬到板橋他就在了,到現在已近30年,他還繼續地在那陪著板橋的夜歸人,這攤的蚵仔麵線,配上炸的香香脆脆的臭豆腐,絕不亞於西門町阿宗麵線。
1989年跟著公司舉家搬到檳城發展,然後因著業務走過不少國家及地方後2003年就落腳在天津2年,2005年再轉到深圳並把檳城家搬到香港轉眼間又過10年多了,就這樣在外面奔波近30年,也吃過不少米粉做的食物,有台北各夜市,大街小巷都能吃到的蚵仔米線,板橋油庫口蚵仔麵線,是味道濃郁的老牌,大粒的蚵仔再加上烤的有些酥皮的香腸,然後是在檳城的車水路大排檔最有名的麵線糊,煮的爛爛細細的麵線加上碎碎的蟹腳及勾芡,再淋上酸醋南洋的味道就滿嘴了,香港的譚仔三哥雲南米線,是過橋米線的作法,把粗米線加上麻辣的湯汁,再加上自選的各種丸子,腐皮,芽菜等配料,是很雜很多也很嗆的吃法,當然道地的廣西的桂林米線,深圳賣的過橋米線,還有冬山火車站旁的米粉羹,但這些各式各樣的米線,多樣的煮法,及再多的山珍海味的配料,遠遠比不上1979年我在南方澳吃的那一碗的米粉羹,因為這些美食少了老方澳濃濃的人情味,總覺得是多了一些匆忙,少了一份用心,還有在家鄉打拚的那份心情。
2003年南方澳華山路南興路口前賣麵茶3輪車攤販
在我們最初的體驗裡,有著最深的感動,也常常在毫不在乎的心情中,卻又帶著濃濃家鄉味。因為這味道裡早已融入我們的過去。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還在不停地尋找,其實這味道早已在我們的心裡。
21 July 2016
南安國小27屆 吳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