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玩出來的仙公廟- 「南仙宮」
「南仙宮」位於南成里新化巷的盡頭,四十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相思樹林,半山腰間夾著一株大雀榕,是當時南方澳最大的一顆樹,山谷兩側各出一泉,泉水清澈甘甜,宛如「交椅」的地理形勢,註定這裡該是神住的地方。
住在南成里新化巷山腰就讀南安國小的小孩「陳來福」自小就喜歡美術、勞作,民國四十九年左右,陳來福在「蘇南橋」下找到一些灰色的黏土,無師自通的捏起幾尊土偶,說是「仙公」,置放於自家附近山邊的小土洞,學大人建廟造神。由於陳來福是附近的囝仔頭,臨近的小孩子都附和著拿香來拜,起先只是小孩子的遊戲,不久,竟有大人煞有介事的也來參一腳,即然弟子有誠心,「仙公」也樂得顯靈,幾次靈驗的事跡,加上好事之人的繪聲繪影,讓純樸的漁民深信「仙公」真的降臨南方澳。
民國五十一年,虔誠的信徒在山腰上闢林建廟,並用山棕作成登山步道,小如土地公廟的小小廟宇在晚間燭火通明,更增添了「仙公」的幾分靈氣。值得一提的是信徒在挖地建廟時,挖起一塊石頭,上面的紋路活像「福祿壽」三個仙翁,讓信徒們深信這就是「仙公」要住的地方,特別是石塊挖開後,地下冒出一股山泉,水量雖然不大,水的味道卻很特殊,跟蘇澳冷泉的味道一模一樣,這應該是另一「碳酸泉脈」。信徒們認為這是「仙公」特賜的水,因此把它稱作「仙水」。神奇的是「仙水」對於某些疑難雜症竟然也有功效。消息傳出後,來求仙水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地方的派出所知道消息後認為此事荒誕,有害民風,便派員警上山取締,後來傳說來取締的員警回去後便感身體不適,讓信徒們更加相信「仙公」的靈感。虔誠的信徒們更是自動組成委員會,積極籌劃建廟事宜,民國五十二年開工,到次年年底新廟便完成了並取名「南仙宮」。由於創廟之初,也有「仙公」欽點的乩童為信徒服務,不斷的靈驗事跡,讓「南仙宮」一度威名遠播,香火鼎盛,直到原創者陳來福先生於當兵時因意外喪生,「南仙宮」的聲勢也開始衰落。後來廟宇在管理委員會及眾信徒的努力下曾幾度擴建至如今規模,但又隨著管理委員會的凋零,廟務的發展也逐漸萎縮,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日子,「南仙宮」的管理落責任在陳來福家人的身上,因為少了來自四方大眾的護持力量,「南仙宮」從車馬喧囂變成幾乎門可羅雀,山谷兩旁的山泉水似乎也隨著「南仙宮」的沒落而枯竭,唯有廟內的那一池「仙水」依然涓涓細流,見證著「南仙宮」從繁華歸於平淡的歷史。
近兩三年來,南方澳又有一批新人組成「南仙宮」的管理委員會,熱心參與的信徒們也和地方廟會有很好的互動。只是在廟宇林立,山頭各據的今日,「南仙宮」想再恢復往日的盛況實在不容易。
2003.06.01~07.26 南方澳文史館 廖大慶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