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簡介
「南方澳聚落」的涵蓋範疇,是以南方澳討海聚落為主體,然後再擴及到蘇澳港域及蘇澳街市等範圍所構成的文化區塊,面積約29.91平方公里,住民計有15.600人左右,人口組成大抵以「靠海」維生的「賺食人」為主。這裡蘊藏著許多獨特的文史資源,舉凡:
-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漁港-南方澳漁港,它裝滿多元豐沛的人文風華;
-全台最具特色的沙頸岬-「陸連島」自然地景,為漁港阻擋了大風大湧的最佳屏障;
-全台最早誕生「金媽祖」的廟宇-南天宮,為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
-全台唯一三港平行並列的漁村-南方澳漁港、內埤仔漁港、遠洋船漁港,建構了稀罕的漁村景觀;
-全台僅有的方形燈塔-蘇澳燈塔,也是蘭陽第一座「海上明燈」;
-全台僅有的「冷泉」天然記念物-「蘇澳冷泉」享譽世界的在地瑰寶;
-蘇澳鎮唯一的縣定古蹟-砲台山及神社園區,是鎖鑰蘇澳港澳的軍事地景。
此外,不少歷史人物先後在此留下多樣的鴻爪故事,試舉犖犖大者計有:
-1807(清嘉慶12)年9月,朱濆曾踞蘇澳港內之南(風)澳;
-英國人郇和(R.Swindhoe)與柯靈烏(C.Collingwood)相繼於1858(清咸豐8)年6月18-19日及1866(清同治5)年6月12-15日搭乘艦艇停泊蘇澳港進行探勘調查;
-1873(清同治12)年,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大佐奉命前往台灣調查,於9月22日登陸南方澳;
-基督教長老教會的蘇格蘭裔加拿大籍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牧師(1844-1901),於1883(清光緒9)年8月17日初訪南方澳;
-1896(日明治29)年10月18日,伊能嘉炬(1867-1925)跟隨(Qau-qau-a)社族的六女一男,捨山路改走海岸捷徑至南方澳進行田野探查;
-第12任台灣總督川村竹治於1928年10月08日視察南方澳移民村。
那麼精彩的文史資源也孕育些許的文化據點,「宜蘭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南方澳討海文化館」,一直堅持在地精神,賡續推廣「討海文化」的保育工作,另者以個人工作室為職志的據點有「三鋼鐵工廠文物館」及「珊瑚法界館」較著稱,而其他民間團體都從產業本質的推銷考量參與各項活動,文化氛圍的注入亟待本計畫的串聯與整合。要言之,號稱「鯖魚故鄉」的南方澳討海聚落,堪稱是一處充滿甘鹹雜陳的海味生活圈。